fbpx

大學學位一向僧多粥少,能入讀大學的殘疾人士更是寥寥可數。當社會為殘疾大學生克服自身缺陷,完成大學課程而鼓掌,卻不知道他們畢業後求職時面對的困難。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在2013年43,900名具專上學歷程度的殘疾人士中,只有約35%,即15,300位成功就業,一般大專生就業率則有約70%。高學歷殘疾人士原期望畢業後能順利投身理想職業,可惜即使他們成功考入大學、成績優異、實習經驗豐富、個性進取,仍謀職不順,工作路上荊棘滿途。

【社工系畢業生 殘疾局限求職選擇】

24歲的張穎嬋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顫,眼球會不自主地跳動。她形容自己的視力如患有深近視一樣,最遠只能看見一張桌子距離內的事物,再遠一點的物件就只看到輪廓。她在2015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工系,希望從事家庭或學校服務,但社工的外展工作,成為她最大的挑戰。

畢業後求職時,張穎嬋遇到重重困難,更曾有面試官出言不遜,令她感覺被冒犯。那次她到服務機構應徵社工,面試官不友善地問:「你有申請過服務視障人士的職位嗎?你覺得這類服務會比較適合你嗎?」張穎嬋頓時氣憤填膺,也失落了好一陣子。她抗拒到視障人士機構工作,因為她不想強化一般人的看法——視障人士就要到視障機構服務,她認為這些定型限制了殘疾人士求職的選擇。

後來她在澳洲修讀了一個敘事治癒的課程,重新審視自己,明白自己有視力問題,可變成協助視障人士的優勢,最後她接受在眼科診所當社工。

【失業九月 憂慮要靠綜援過活】

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及遺傳粒線體肌肉病,導致肌肉無力的陳俊謙(27歲),於2013年香港城市大學政策及行政學系畢業。陳俊謙自小患有青光眼,視力模糊,近至一張桌子距離的事物都看不清楚,平日視物要靠放大鏡輔助。他的肌肉亦在近幾年急劇變差,由2009年就讀城大副學士時尚可走平路、斜路, 在大學畢業後一年卻連走平路都有困難,要倚賴輪椅代步。大學一級榮譽畢業的他,本以為只要持有大學學歷,求職會比較容易,但無奈即使有一年多在人力資源部工作的經驗,求職亦四處碰壁。

陳俊謙在大學最後一個學期考試完結後,寄出百多封求職信,包括應徵政府和私人公司的行政和研究工作,最後只有約20份獲得面試機會。陳俊謙認為,為了爭取面試機會,他只在求職信中略述自己的殘障情況——

「我是一個主動和勤勞的人,我相信這可以讓我克服視力和肢體的不便。」

(I am a self-motivated and hardworking person which able to overcome my visual and physical inconvenience in workplace)

不過,即使他成功爭取面試機會,工作能力也不時被質疑。他曾應徵研究助理,面試官卻強調:「這份工作要看很多文件、報紙、很多字,會讓人很疲累;會用剪刀?刀,需要又快又準」,他感覺到面試官暗示他不能勝任工作,使他知難而退。也有面試官把一份文件放在他眼前的不同距離,測試他的視力:「好像驗眼一樣。」他感到難過,但亦無可奈何。

花了近五個月時間,陳俊謙最後獲一間非政府機構聘請任文職工作。不過,該份文職工作只要求中五學歷,薪金只有八千元,比當時一般大學畢業生的入職薪酬低,陳俊謙認為工作與學歷不相符,上班兩星期後便辭職。後經師兄介紹,在一間私人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工作一年多,最後也因工作不適合自己而辭職:「當時覺得自己有一年多全職工作經驗,又是大學生,應該會較易找到工作,但其實都是一樣。」兩次辭職後,他失業九個月,期間申請了百多份工作,卻只有廿多份有回音,他形容那時候的心情「很灰」、很擔心。

陳俊謙其後認識一個幫助高學歷殘疾人士求職的機構Care ER,獲大型電訊公司聘請為客戶服務主任,公司亦願意提供配套,以便陳俊謙日常工作,例如安排同事幫忙他出入升降機等

【歷盡波折 設立機構助同路人】

專為殘疾和有特殊需要的大專生作義務工作配對的機構Care ER,在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206名受訪的預科到大專程度的殘疾人士求職平均需要4.8個月,當中更有三成六人超過半年才找到工作。Care ER的創辦人崔宇恒,天生患有視網膜細胞退化,只有三成視力。由求學階段直到現在,他都需要用字體放大器,把字體放大至約20到40倍;近兩年前出入要由導盲犬引路。他在2011年畢業於中大經濟系,在學時是高材生,曾在高盛和瑞銀兩間投資銀行實習,本以為求職路會一帆風順,但依然波折重重。

大學畢業後求職近半年,崔宇恒最後靠一位在獵頭公司工作的前輩,找到一份合約為期三個月的資料輸入員工作。他明白不少高學歷殘疾人士的求職情況與自己類近,均未能找到一份符合學歷程度並能發揮所長的工作,故於2013年成立Care ER,為殘疾人士提供求職訓練、機構配對、招聘會等等的就業援助。經過一年時間籌備,Care ER在2015年成功註冊為慈善機構。崔宇恒在2015年9月全職投身Care ER工作,現時有247個會員,成立四年間共成功配對55個求職個案。

崔宇恒認為,高學歷殘疾人士求職,最困難是與公司的面試官溝通。他指,若僱主在面試時才得悉求職者的殘疾情況,會有很多疑問,讓他們忽視殘疾人士的能力。即使獲得面試機會,僱主亦礙於不清楚殘疾人士的需要,最後放棄聘請他們。Care ER作為中間人為增加公司對求職者的認識,除了履歷外,崔宇恒會在求職信內附上一段文字向公司解釋每位求職者的殘疾情況,幫助雙方成功配對。

至於求職者一方,崔宇恒鼓勵他們多嘗試,不要把自己過於局限。他畢業後只任職資料輸入員,他坦言這不是自己的理想職業,但如果一開始就抗拒所有次選的工作,日後也難以獲得晉升機會。崔宇恒擔任職資料輸入員近三年,從合約員工變成長工,職位雖然沒有轉變,但他由單單輸入資料,到後期可以處理人力資源福利的工作,並獲得一般大學生的薪金。崔宇恒建議,高學歷殘疾人士應要調整心態,知道自己的籌碼,訂立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

CareER以建立殘疾大專生/畢業生職業方向和在校支援為目標,同時讓企業和僱主了解殘疾人士的才能,鼓勵企業共融。
→ 追蹤  CareER Facebook 了解更多

Media Coverage高學歷殘疾人士 求職有苦自己知 — 大學線